痔瘡指的是肛門內靜脈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突起的疾病。
目前沒有確切的病因來解釋痔瘡的產生,但推測有以下可能:
l 肛門壓力增加,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擴張:
長期便秘、長時間維持站姿或蹲姿,懷孕(子宮擴張的壓力),會讓肛門壓力提高,促使靠近內外肛門括約肌的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。
l 支撐血管結締組織變得鬆散:
年齡老化可能會讓支撐血管的結締組織變得鬆散,導致靜脈血管叢異常,因此形成痔瘡。
l 常便秘或腹瀉族群。
l 長時間久站久坐。
l 門靜脈高壓患者。
l 年老銀髮族。
l 便祕、腹瀉、纖維食物或水份不足,不良排便習慣。
l 熬夜、作息不正常。
l愛吃辛辣食物。
l 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
l 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
l 觸痛或持續性疼痛
l 搔癢感、灼熱感
l 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
l 如廁時間避免用手機並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。
l 保持肛門清潔與乾燥,便後可用清水沖洗肛門。
l 避免熬夜及攝取刺激食物(如:辛辣、油炸類)。
l 充足的飲水量,正常人每日所需喝水量約為「每公斤體重×30毫升」。
l 多吃高纖蔬果(如:奇異果、香蕉、花椰菜),可使大便鬆軟,預防便秘。
l 溫水坐浴可促進肛門周圍血液循環,減輕壓力、減少疼痛。方法是以臉盆或容器裝水,使整個臀部泡入水中,水溫約40度,每次浸泡10分鐘,每日約3-4次。
內痔一、二級等輕度患者,採用飲食改善、溫水坐浴、塗抹藥物方式治療。
一般來說,需要手術的情況可能有以下幾點:
l 痔瘡嚴重脫出,便後需要以外力才能推回。
l 經多次或多種非手術治療,症狀仍無法改善者。
l 合併其他肛門疾病,如潰瘍、肛裂、廔管、增生性息肉者。
l 手術以及適合的手術方式,仍需由專業醫師評估。
l 肛門指診:評估痔瘡位置及判別腫瘤的可能性,並評估患者的肛門括約肌壓力。
l 肛門鏡:是痔瘡確診的診斷工具,並藉以評估痔瘡的嚴重程度,同時也可檢查患者是否有肛裂的跡象。
l 乙狀結腸鏡或直腸鏡:用來診斷結腸或直腸是否有潰傷或發炎,以及確定腫瘤及出血位置。